完美母親不可能做到,但當個好母親卻有百萬種方法可以達成。

 

我們都希望能給孩子完美的童年,但世上沒有這樣的童年,我希望讀者不要有靠這本書打造完美童年的念頭。事實上,誠如本書將會探討的,不管在養育兒女、兒女表現上、或任何事物上,追求完美都鮮少能帶來長久的快樂。沒有人能當個完美的父母,但一如任何值得真心追求的目標,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努力當個好父母。

 

做父母的已有太多事要操心,不需要其他專家來告訴他們可能還做錯了哪些事。人時時都在犯錯,我尤其如此。訣竅當然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有時候,愧疚於自己未善盡父母職責,乃是個警訊,提醒我們正在犯錯或做錯。在這種情況下,愧疚與其說是個危險信號,不如說是一種選擇:在這一刻,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我選擇了讓自己執著於不切實際的標準,或選擇沉緬於錯誤而非原諒自己。事實上,感到愧疚時,我可以為自己得到寶貴教訓或意想之外的正面成果而心懷感激。愧疚於過去的過錯,只會耗掉我眼前的心力。如果不執迷於過去,我可以在當下作個稱職的父母。

 

撇開無益的愧疚和憂慮,我們應把重點放在自己能做對什麼上面。我們能教小孩快樂習慣,例如刻意去表現感恩之心。我們能塑造樂觀心態,教小孩寬恕之心,能把全家共進晚餐提升為頭等大事,能幫小孩交朋友,能在小孩難過、生氣時協助他們消弭痛苦。最重要的,我們能讓快樂盈滿我們自身。

 

何謂快樂?

 

在我眼中,快樂絕不只是一種心情或開心的傾向。快樂的生活毋寧是包含著多種正面情緒的生活。比如說,對過去的正面情緒(例如感激、寬恕、肯定),就是快樂生活所不可或缺,指向未來的正面情緒(例如樂觀、信心、信任)亦然。人透過與他人的聯結可以找到快樂。愛、親切、同理心之類的正面情緒,有助於我們與他人聯結;而立足於當下的正面情緒,例如愉悅、滿足,顯而易見地更是快樂童年的必要配方。

 

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所漸漸習以為常的各種思考、感覺、行為方式,大部分建立在我們所教導他們的待人接物處世之道上、建立在他們與他人的關係上、建立在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上。這些習慣深深左右了他們快樂的程度。本書的重點就在於如何培養有益的技能、習慣和心態,為孩子能在童年和未來獲致多種正面情緒打下基礎。

 

快樂真的重要嗎?

 

常有許多家長怯生生問我快樂與成功之間的關係。他們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我把重點放在小孩的快樂上,他們的學業成績仍會名列前茅嗎?會上達特茅斯學院等名校嗎?在成績掛帥的文化裡,快樂可能讓人覺得無關緊要,讓人偏離正軌,不值得花費心力去追求。

 

但是,即使把小孩的成就看得比快樂還重要,仍然應該讀這本書,因為在注重成績的世界裡,快樂是很大的優勢。平均來說,快樂者在工作和愛情上都比不快樂者成功,成績較好,職業較體面,薪水較高,較可能找到對象結婚,且婚姻較美滿。快樂者還往往較健康,較長壽。

 

拋掉愧疚,接納喜悅

 

但這些事——本書所提出的十個步驟——我們有必要同時做到嗎?或時時刻刻去做?

當然不必。這十個步驟裡的任何一個,都足以大大提升孩子的快樂,因此別讓這本書成為覺得自己未把所有事都做對而感到愧疚的另一個理由。別為不夠完美而愧疚,要把養兒育女上犯的錯當作邁向成長的必經之路。努力教養出快樂小孩的同時,自己也要樂在其中,自己要更快樂。這些事本身全都值得肯定,別愧疚,要開心。

 

養兒育女是在紛亂的生活中覓得快樂的絕佳機會。在這期間,常有失足絆倒,但更常有的是,我們會十足驚嘆於這份工作的迷人與玄妙。本書的目的,是要讓讀者不只造訪養兒育女的世界,還置身在這世界裡,一再感受到驚嘆、感動、喜悅。這不只是要我們用腳趾輕觸池水,還要一頭潛入池中。《感官之旅》、《愛之旅》作者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曾說,「我不想走過一生後發現自己只活出人生的長度,卻未活出人生的寬度。」這本書是要讓我們活出人生的寬度,並教我們的孩子也這麼做。這本書談的是如何教養出快樂的小孩,從而使我們自己也更快樂。

 

總而言之,《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期盼能使世界更為美好。我們自己成為較稱職的父母,世界就會跟著大幅改善。在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文化裡,我們往往忘了父母養兒育女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攸關我們小孩的健康快樂,攸關世人的福祉。

 

(摘錄自《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作者自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